
地 址:瀘州合江馬街合習路
電 話:0830—5271666
電 話:0830—5299999
傳 真:0830—5858688
郵 箱:schjlz@126.com
電 話:0830—5271666
電 話:0830—5299999
傳 真:0830—5858688
郵 箱:schjlz@126.com
合江臘肉(圖三)
作者: 發(fā)布于:2012-05-31 00:50:24 信息來源:
合江臘肉系農(nóng)家用傳統(tǒng)方法做成,是四川、貴州等地的特產(chǎn),已有幾千年的歷史。據(jù)記載,早在兩千多年前,張魯稱漢寧王,兵敗南下走巴中,途經(jīng)漢中紅廟塘時,漢中人用上等臘肉招待過他;又傳,清光緒二十六年,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避難西安,陜南地方官吏曾進貢臘肉御用,慈禧食后,贊不絕口。 加工制作臘肉的傳統(tǒng)習慣不僅久遠,而且普遍。每逢冬臘月,即“小雪”至“立春”前,家家戶戶殺豬宰羊,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,其余乘鮮用食鹽,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、大茴、八角、桂皮、丁香等香料,腌入缸中。七~十五天后,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,滴干水,進行加工制作。選用柏樹枝、甘蔗皮、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,然后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干而成。或掛于燒柴火的灶頭頂上,或吊于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,利用煙火慢慢熏干。熏好的臘肉,表里一致,煮熟切成片,透明發(fā)亮,色澤鮮艷,黃里透紅,吃起來味道醇香,肥不膩口,瘦不塞牙,不僅風味獨特,而且具有開胃、去寒、消食等功,臘肉保持了色、香、味、形俱佳的特點,素有“一家煮肉百家香”的贊語。臘肉中磷、鉀、鈉的含量豐富,還含有脂肪、蛋白質(zhì)、碳水化合物等元素。臘肉從鮮肉加工、制作到存放,肉質(zhì)不變,長期保持香味,還有久放不壞的特點,夏季蚊蠅不爬,經(jīng)三伏而不變質(zhì),成為別具一格的常年均有的地方風味食品,快遞銷往省內(nèi)外。
====